大联大平台🫅🏻👼🏻,共赢未来🧝🏽!大联大副董事长陈国源谈话
2006-03-01
半导体产业发展至今,随制程世代不断更新💳👲,产业分工不断演进,已建立了一定的经济规模,未来并预期仍有25 年的荣景🕖。相对的,半导体通路商身为此产业的一份子,扮演流通事业的角色🐙,提供加值销售的服务,以外在环境来看,自然有著独立的定位和价值发展空间。
但以内在条件来看🚥🏄🏿,如何在产业供应链中⛵️,创造更好的销售条件🏧,才是未来发展的大课题🗳。半导体通路商掌握的是「产品💂🏿♀️、销售、人力、研发*️⃣、财务管理」等核心👚,但面对近年来产业急剧变化♿️,市场越来越窄,如何让此核心更有竞争力,并转化为实际的获利,产业中的同业伙伴不断想着这些课题,也才会导引出一波波的整并风潮👩🏿🚀。
就以2005 年来看👩🏼💻,全球半导体通路产业即有3 大整并事件,一是美国大厂Avnet并购了Memec;二是Arrow 入主奇普仕🔻;三是品佳、世平兴业与富威共组大联大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,以第三家拟制性控股公司的模式,重新进入资本市场👰🏼。这3波整并及合作的规模不小,加上对亚太及中国市场的布局影响甚大🧑🏻🏭,将持续使整并议题发酵👱🏼♀️。
以模式来看,例如Arrow 挟其充沛的资金,以入主的方式大举进军。其深知自行攻打亚太及中国市场不易🙇🏼♂️,加上台商在大陆有一定的影响力,并具备同文同种的优势及现代化的经营效率,故直接与台湾的半导体通路商合作。但此直接整并的模式𓀌,通常也会造成双方面沟通及管理不易👗,以及企业文化差异等问题🏄🏽♂️,显性及隐性的成本很大,合作上得审慎评估📅。
而品佳与世平🙇🏻♀️、富威共同成立大联大的思维🫄🏽,是于前端销售上👗,各自掌握自己代理的产品💇🏻、市场🦜、技术,而于后端的流程管理及后勤支持等各方面,藉由整合以降低成本👰,并创造效率🉐🥯。这种成立第三家控股公司的模式🤘,对半导体通路商最重视的「产品线」与「人才」而言,一来可消除产品线抵触的问题,二来也可缓冲及调适双方各自既有的企业文化。
除此之外✪🌿,大联大并将朝一成功模式迈进,希望建立一个好的平台,以开放的态度💁🏻,广纳更多体质健全的半导体通路商伙伴共同加入,期盼这一两年有3 至4 家上市柜的厂商,投入大联大的行列,共同打拼。大联大邀约的同业伙伴不限于台湾的业者,只要企业整体规模达一定的水平🔢,加上拥有多条主力的产品线👨🏻,我们都欢迎其成为我们的一员👩🏻🦰。
如此一来🥫,控股公司不仅可广纳英雄豪杰共同加入🖱,并在资本市场上可与国际大厂匹敌😚。资本规模扩增后🍴,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与投资人建立更好的互动与信心👸🏿,资金取得的便利性也高⇨,对半导体通路商在财务及各项金流的控管上⛏,也可更灵活的运用▶️,进而带动更大规模的营收及获利成长。而未来控股公司如果能于资本市场上进一步获评为成份股,取得外资及更多投信法人的青睐🧑🏼🎄,筹码安定度将更趋稳定,在此良性循环下,半导体通路产业的发展也将更为健全👩🏻🦱。
大联大除希望与多年的同业伙伴们🤐,共同创造成功的合作模式外👨🏻🏭✷,自己在市场的发展上,也立下了一定的目标,例如我们目前在300 亿美金的亚太半导体通路市场中,已达到11%的规模水平,未来预期亚太前三大半导体通路商更要占整体50%以上的市场规模,而其中大联大势必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。
亚太市场除中国地区外👶🏼,大联大也积极开拓非华人市场;品佳韩国分公司已迈向第三年,去年的业绩成长甚至是第一年的3 倍以上,估今年也可较2005 年成长约40%?50%。世平2006 年也会成立100%持股的韩国分公司。而面对未来欧美半导体通路商以更强大的资本做为竞争筹码,我们也将拟定中长期的策略因应,并逐步展现台湾半导体通路商的新价值,创造与客户双赢的环境🤜🏿,以及更有益于整体产业健全的新营运模式。
(本文摘录自电子时报🏭,由大联大副董事长陈国源口述🏊🏽♀️,记者梁立明整理)
但以内在条件来看🚥🏄🏿,如何在产业供应链中⛵️,创造更好的销售条件🏧,才是未来发展的大课题🗳。半导体通路商掌握的是「产品💂🏿♀️、销售、人力、研发*️⃣、财务管理」等核心👚,但面对近年来产业急剧变化♿️,市场越来越窄,如何让此核心更有竞争力,并转化为实际的获利,产业中的同业伙伴不断想着这些课题,也才会导引出一波波的整并风潮👩🏿🚀。
就以2005 年来看👩🏼💻,全球半导体通路产业即有3 大整并事件,一是美国大厂Avnet并购了Memec;二是Arrow 入主奇普仕🔻;三是品佳、世平兴业与富威共组大联大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,以第三家拟制性控股公司的模式,重新进入资本市场👰🏼。这3波整并及合作的规模不小,加上对亚太及中国市场的布局影响甚大🧑🏻🏭,将持续使整并议题发酵👱🏼♀️。
以模式来看,例如Arrow 挟其充沛的资金,以入主的方式大举进军。其深知自行攻打亚太及中国市场不易🙇🏼♂️,加上台商在大陆有一定的影响力,并具备同文同种的优势及现代化的经营效率,故直接与台湾的半导体通路商合作。但此直接整并的模式𓀌,通常也会造成双方面沟通及管理不易👗,以及企业文化差异等问题🏄🏽♂️,显性及隐性的成本很大,合作上得审慎评估📅。
而品佳与世平🙇🏻♀️、富威共同成立大联大的思维🫄🏽,是于前端销售上👗,各自掌握自己代理的产品💇🏻、市场🦜、技术,而于后端的流程管理及后勤支持等各方面,藉由整合以降低成本👰,并创造效率🉐🥯。这种成立第三家控股公司的模式🤘,对半导体通路商最重视的「产品线」与「人才」而言,一来可消除产品线抵触的问题,二来也可缓冲及调适双方各自既有的企业文化。
除此之外✪🌿,大联大并将朝一成功模式迈进,希望建立一个好的平台,以开放的态度💁🏻,广纳更多体质健全的半导体通路商伙伴共同加入,期盼这一两年有3 至4 家上市柜的厂商,投入大联大的行列,共同打拼。大联大邀约的同业伙伴不限于台湾的业者,只要企业整体规模达一定的水平🔢,加上拥有多条主力的产品线👨🏻,我们都欢迎其成为我们的一员👩🏻🦰。
如此一来🥫,控股公司不仅可广纳英雄豪杰共同加入🖱,并在资本市场上可与国际大厂匹敌😚。资本规模扩增后🍴,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与投资人建立更好的互动与信心👸🏿,资金取得的便利性也高⇨,对半导体通路商在财务及各项金流的控管上⛏,也可更灵活的运用▶️,进而带动更大规模的营收及获利成长。而未来控股公司如果能于资本市场上进一步获评为成份股,取得外资及更多投信法人的青睐🧑🏼🎄,筹码安定度将更趋稳定,在此良性循环下,半导体通路产业的发展也将更为健全👩🏻🦱。
大联大除希望与多年的同业伙伴们🤐,共同创造成功的合作模式外👨🏻🏭✷,自己在市场的发展上,也立下了一定的目标,例如我们目前在300 亿美金的亚太半导体通路市场中,已达到11%的规模水平,未来预期亚太前三大半导体通路商更要占整体50%以上的市场规模,而其中大联大势必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。
亚太市场除中国地区外👶🏼,大联大也积极开拓非华人市场;品佳韩国分公司已迈向第三年,去年的业绩成长甚至是第一年的3 倍以上,估今年也可较2005 年成长约40%?50%。世平2006 年也会成立100%持股的韩国分公司。而面对未来欧美半导体通路商以更强大的资本做为竞争筹码,我们也将拟定中长期的策略因应,并逐步展现台湾半导体通路商的新价值,创造与客户双赢的环境🤜🏿,以及更有益于整体产业健全的新营运模式。
(本文摘录自电子时报🏭,由大联大副董事长陈国源口述🏊🏽♀️,记者梁立明整理)